分娩后產后恢復的順序
懷孕分娩是女性這一生中重要的時刻,身體也在這時發生變化,其內部器官及腰部也會受到影響,為盡快恢復產前狀態,會通過產后恢復機構進行護理,這時產后媽媽提出疑問?腹直肌、盆底肌、骨盆產后恢復是怎樣的順序。
分娩后產后恢復的順序,這些都必須要做嗎?
按重要性來說,推薦產后恢復順序是:骨盆>盆底肌>腹直肌
骨盆恢復
骨盆和骨盆底肌對女性產后恢復是非常重要的,骨盆是軀干和下肢之間的骨性連接,是支持軀干、保護盆腔臟器的重要結構。在孕期骨盆支撐著胎兒的重量,維持子宮的正常位置,同時是胎兒娩出時必經的骨性產道。
骨盆變形后會帶來骨盆周圍的疼痛,甚至會帶來臀部的變形,比如說假胯寬或者媽媽臀。
同時孕期到分娩除骨盆恢復外,脊柱恢復也很重要,產后很多人會出現肩頸的疼痛,肩變厚、肩頸變形等,大腿根位置出現贅肉等;孕期很多媽媽的身體會因為懷孕帶來的一些改變,比如會出現高低肩或一些脊柱的不平衡, 這時產后寶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合理的調整。
腹直肌恢復
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,為上寬下窄的帶形肌肉組織,期自恥骨聯合和恥骨嵴,止于胸骨劍突處。有前屈脊柱,降胸廓,維持腹壓、固定臟器位置的作用。同時對咳嗽,排便、活動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。
腹直肌分離的發生主要由于產后腹部肌肉松弛,腹壁緊張度下降,但又不能很快恢復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態,多余的贅肉就會在腹部堆積突起。產后部分女性會有腹直肌分離狀況,產后媽媽們應及時關注,有效恢復。
盆底肌恢復
盆底肌是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,他好像一張吊網,尿道、膀胱、子宮、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,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一旦失去彈性,便會導致內部器官無法維持在正常位置,從而出現相應的功能障礙, 如大小便失禁、盆底臟器脫垂等。
部分內容轉載網絡 如有違規或侵權 請聯系管理員刪除